1910年,德國行為學家海因羅特做過一個實驗。在實驗過程中,他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:剛破殼而出的小鵝,就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看見的母親身邊。不過,若是它第一眼看見的不是自己的母親,而是別的動物,比如一只狗、一只貓或一只玩具鵝,它也會自動地跟隨在它們的后面。非常關鍵的是,只要這只小鵝形成了對某個物體的跟隨反應之后,它就無法再形成對別的物體的跟隨反應了。
此種跟隨反應的形成是不可逆轉的,即承認第一,無視第二。后來,德國行為學家洛倫茲將這種現象叫做 “印刻效應”,并指出它不但存在于低等動物中,也同樣存在于人類之中。人們對 “第一” 的印象非常深刻,而對第二、第三就沒有什么深刻印象了,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 “先入為主”。
史玉柱在營銷會議上,曾多次強調的 “營銷法則” 和第一法則就是:做一個產品必須做第一品牌,否則很難長久,很難做得好,不做第一就不能真正獲得成功。為做第一,“腦白金” 投入了巨額的廣告費用。最終,“腦白金” 依靠印刻效應獲得了成功。在已經擁有更高明營銷手段的商人看來,“腦白金” 的廣告實在是老套與庸俗,可是商業社會看重的是最后的利潤率。對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說,他是勇敢的,同時也是最有名的。人們只會記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,而對于第二個、第三個則漠然視之。做市場也是如此,先入易為主,后來難居上。
對一個商人而言,如果不想受人壓制,想自己獨當一面的話,那么就要下定決心做第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