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少說多聽常點頭” 是一種處世良策,做到這一點,你就會在人際交往中少受一些傷害,多一些朋友。
“多聽” 就是多聽別人說,聽別人的做事經驗,聽別人的人際恩怨,聽別人話語透露出來的有關周圍環境的信息......你多聽,別人就會因為你 “多聽” 而多說,他說得越多,你知道得就越多。
“少說”,能多聽,自然就會少說。少說不但可以 “導引” 對方多說,還可以避免流露出自己的內心秘密,更可以避免說錯話,得罪人。少說,你就成為一個冷靜的旁觀者,一切的一切,都在你的掌握之中。
“常點頭”,這并不是要你做個沒有主見的應聲蟲,而是避免在群體中成為別人眼里 “不合時宜” 的人。也就是說聽別人說話時,多點頭,表示你的專注和附和,如果有不同意見,也要先點頭再提出。無頭緊要的事,不必堅持己見。這樣,你就沒有走不通的道路。
“少說多聽常點頭” 的原理就在于順著客觀環境,避免突出自己,為的就是降低別人對你可能的傷害。
“少說多聽常點頭” 這個原則適合于人一生中的任何一個階段。初入社會 “少說多聽常點頭” 是學習;中年時期,事業呈現上升的態勢, “少說多聽常點頭” 則可減少阻力;到了老年,事實上,老年人還有什么好說的呢?不如緘默養氣,并且多 “點頭”,鼓勵年輕人,否則就無法獲得別人的敬重,成為人人討厭的老人了。
要做到 “少說多聽常點頭” 雖不容易,但它其實并不抵觸你自己的原則,這是一種處世的策略,柔軟才不易斷,才能持久,才能存在。